《管理世界》| 陈剑、刘运辉: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管理世界杂志 Author 陈剑、刘运辉
作者:
陈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运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1年第11期
关键词:数智化 供应链 生态系统 群落 进化性
总结与展望:
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概念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简述出发,梳理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形成,给出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定义;随后,分别从空间、时间和系统3个视角分析其基本结构;进而,考察其适应性、涌现性和进化性等主要特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如图6所示,从定义、系统成员、环境、基本结构、主要特性等方面,构建数智化环境下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为数智化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变革提供参考。未来,围绕供应链生态系统,可重点关注参与者行为、产品创造策略、竞争模式等方面,在这些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参与者行为
参与者发生很大变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等在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作用,越来越多的组织参与到系统中来,包括了产品设计公司、物流提供商、金融服务机构等,甚至包括了终端消费者、数智设备和数智产品。供应链生态系统不仅仅要关注生产者的角色,也要重视消费者、尤其是终端消费者作为活跃成员参与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融合了人的行为和物理世界的智能化采购系统实现了消费的自动化,使购买过程更加顺畅便捷(Adamopoulos et al.,2021)。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数智设备作为生产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使用传感器和数字化连接,未来的智能工厂将越来越依赖于相互连接、相互协作的数智设备。未来人机交互在设计过程中以一种互联的、丰富的、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数据(Gorkovenko et al.,2020)。对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类型参与者:商家、消费者、数智设备、数智产品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开展研究,需要从生态系统的视角进一步审视。
(二)产品创造策略
供应链生态系统中,数字—服务—产品包具有集成、开放的特点,系统提供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基于数据,为实现消费者日益集成化的服务,具有越来越复合集成功能的产品,增加了很多功能性的东西,提升了很多智慧和连接的能力,不断开放扩展,可以形成更大的数字—服务—产品包,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具有异构性、交互性和定制化的特点。人工智能增强动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强化设计思维的原则,即:以人为中心,溯因性和迭代性(Verganti et al.,2020)。最终,将会推动具有自我修复、自我适应、自我重新配置功能的数字—服务—产品包的出现,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物联网、增材制造、机器人、虚拟和混合现实等技术相结合,正在改变产品的创新、设计、制造、组装、营销、服务、交付的内容和模式。例如,针对智能产品在共享市场中的营销,通过改变产品可重复使用的程度,可以设计产品的共享性,同时结合灵活的非线性定价(Weber,2020)。未来,可以在供应链生态系统框架下研究产品创造策略的变化,包括产品的创新、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变化,无论是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从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都有很多需要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三)竞争模式
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仅是强调合作大于竞争,更重要的是强调共生。数字平台的日益普及正促使老牌公司重新启动战略,对竞争、协作和共存等新兴形式兼容并包,体现了互惠主义的“水涨船高”策略,而不是敌对分出胜负(Khanagha et al.,2020)。这里面,既有不同成员之间对客户、资源的直接竞争,也有由于产品部分替代关系的间接竞争。竞争之外,更广泛的是共生关系,既有成员实现共同收益的互利共生,也有未损害一方利益而另一方受益的偏利共生,还有系统应该避免的一方受益但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寄生共生。强大的生态系统能够很好地平衡其成员的合作价值贡献和竞争价值分配(Gueler and Schneider,2021)。基于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在于有效设计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实现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平衡,推动系统成员的共生共存与共同发展。如何设计出更有效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运营机制,创造出更为广泛的多赢结果,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文章刊发:
陈剑、刘运辉:《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管理世界》,2021年第11期,第227~240页。